
[木偶聊電影]《命中注定多個你》愛,從不是浪漫開始,而是在生活中慢慢被理解出來的
#木偶聊電影
#老片隨便看
#命中注定多個你 Life as We Know It
電影的片名帶著典型的浪漫氣息,但故事本身卻反其道而行,跳過曖昧、戀愛、求婚那些常見的橋段,直接讓一對陌生男女因緣際會共養一名幼兒,彷彿人生跳關版。孩子先來了,愛情還在路上,甚至還沒出發。
(原片名《Life as We Know It》,跟陸譯《我們所知道的生活》會比較喜歡,畢竟所有的父母都知道,真是孩子來了之後原本的生活型態會翻天覆地的變動。😆)
故事從一對性格對立的男女主角開始展開。他們不只是沒感情基礎,連朋友都稱不上。卻因摯友意外過世,被託付共同撫養那對夫妻僅剩的一歲女兒,並繼承一棟屋子。
這個設定一方面有些夢幻不真實,另一方面卻又觸及某種讓人無法逃避的課題:『當生活不按牌理出牌時,愛還能不能被建立?』
看著兩位完全沒有育兒經驗的男女,在睡眠不足、對尿布手忙腳亂、以及第一次聽到嬰兒喊出「媽」「爸」的那一刻裡,驚慌、無措、眼角泛紅……那種彷彿不是由心動開始,而是從「責任感」與「彼此陪伴」裡誕生的親密感,讓我這個已經為人母的觀眾,看得格外心酸又心暖。
孩子有時候真的是把兩個世界完全不同的大人連結起來的那條細線。他們不懂語言,卻能用一個眼神把大人拉回柔軟;他們什麼都不會,但卻讓你學會怎麼去愛一個人。
電影裡沒有過多灑狗血的衝突場面,反而用許多溫和又瑣碎的日常,把「如何一起生活」這件事,細細鋪陳出來。
男女主角的感情,並不是一見鍾情,也不是命運的強烈牽引,而是在一次次不情願的對話、生活摩擦、與面對孩子生病或啼哭時彼此靠近的瞬間中,一點一滴地發生。這種感情,不浪漫、不激烈,卻真實得像我們每一個進入家庭之後才懂的人生切片。
我特別喜歡片中呈現的那些「不確定感」。不確定彼此是不是對的人、不確定能否承擔起育兒責任、不確定未來是否能走在一起。因為人生本來就沒有那麼多肯定句。
我也曾經站在嬰兒床前,手足無措、不敢確定自己做的每一個選擇是否正確。但也正因為不確定,才更需要在生活中一點一點地學習信任、學習如何與人同行。
電影唯一稍顯薄弱的,是愛情的推進有些生硬。可能因為前段的親子戲太真實,讓後段的感情發展顯得有點趕場。尤其是第三者角色的描繪過於空洞,失去了情感張力,也讓選擇的重量感減弱了。
但即便如此,那份因為孩子而衍生的彼此責任、從同住一屋簷下慢慢萌生的關心與依靠,仍是這部片最動人的核心。
這不只是愛情電影,而更像一封寫給新手爸媽的溫柔情書。
告訴我們:愛情並不總是從火花開始,有時候,它是從每天願意再試一次、願意陪對方再慢慢走一段的那份心意裡,一點一滴長出來的。
※其他電影心得
※喜歡木偶的文章,請給個讚哦~大家的鼓勵回應與支持,是木偶寫文的動力(心)
歡迎加入木偶粉絲團&IG,讓我們一起即時吃喝玩樂走天下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