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木偶聊電影]《舞孃俱樂部》我們總以為那是愛,其實只是寂寞找出口。

#木偶聊電影
#老片隨便看
#舞孃俱樂部Burlesque

前半段很迷人。鄉村女孩阿莉懷抱夢想,一腳踏進大城市的夜總會舞台,唱歌、跳舞、從邊角小咖一步步走向掌聲中心。那段轉變像極了每個離開故鄉的我們,期待被看見,期待閃亮。

雪兒飾演的俱樂部老闆有種特別的氣場,老派卻有骨氣,那些高跟鞋、羽毛、燈光交織的表演時刻,其實滿能讓人暫時忘憂。

但愛情線一出現,就讓人心裡卡了一根魚刺。

男主有未婚妻,卻邀無家可歸的女主一起住。他們沒說破、卻靠得太近,曖昧得幾乎要滴出水。劇情偏偏還想說服你「他們只是剛好互相理解」。

但說到底,這就是一種不敢承認的心靈出軌。分手只靠一通電話處理、轉身馬上投入下一段感情的節奏,像是早就演練過幾次。

最諷刺的是,女主角被未婚妻撞見後,居然馬上轉去找自己的富商前男友。兩個人看起來像是在愛情裡受傷,但其實更像在情感的縫隙裡備好退路。

這對主角沒有浪漫,只有機會主義。真正打動我的反而是那位同志服裝師。他笑著說「回來吃午飯吧」,情人像隻狗狗衝上前的眼神,那一刻我才相信,原來這部片也能拍出真誠的愛。

也許我們都曾以為,那些靠近與理解,是愛的開端。但其實,更多時候,那只是寂寞找出口、人生找個喘口氣的港灣。

不是每段共鳴都會成為愛情,也不是每段陪伴都應該被稱作幸福。

整體來說,《舞孃俱樂部》的音樂、舞蹈還是很有娛樂性,適合放鬆地看舞台、聽歌。只是若想在這些華麗背後,找到一段讓人動容的愛情,可能會空手而回。

※其他電影心得

命中注定多個你
#木偶聊電影 #老片隨便看 #命中注定多個你 Life as We Know It ​ 電影的片名帶著典型的浪漫氣息,但故事本身卻反其道而行,跳過曖昧、戀愛、求婚那些常見的橋段,直接讓一對陌生男女因緣際會共養一名幼兒,彷彿人生跳關版。孩子先來了,愛情還在路上,甚至還沒出發。 ​ (原片名《Life as We Know It》,跟陸譯《我們所知道的生活》會比較喜歡,畢竟所有的父母都知道,真是孩子來了之後原本的生活型態會翻天覆地的變動。😆)

閱讀更多

※喜歡木偶的文章,請給個讚哦~大家的鼓勵回應與支持,是木偶寫文的動力(心)
歡迎加入木偶粉絲團&IG,讓我們一起即時吃喝玩樂走天下※

 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