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書評|《小心輕放》:當「不當出生」上了法庭,誰能說生命的價值
茱迪・皮考特在成名作《姊姊的守護者》後,又寫下了《小心輕放》(英語:Handle with Care)。兩者題材有著驚人的相似:故事同樣將重症病童家庭的困境搬上法庭,挑戰讀者對愛、責任與法律的理解。
本書主角小柳(Willow O’Keefe)罹患第三型成骨不全症,也就是俗稱的「玻璃娃娃」。她的父母尚恩與夏洛特,生活裡充斥著失眠的夜晚、沉重的醫療帳單、旁人投來的憐憫眼光。甚至在一次家庭出遊中,小柳因骨折被誤認為虐童,使這一家人被迫踏上法律途徑。最後,他們竟選擇以「不當出生」為訴求,控告婦產科醫師派普,而派普同時又是夏洛特的摯友,這讓故事的矛盾感更加強烈。
這樣的訴訟,不論放在東方或西方社會,都顯得震撼。因為它直白地拋出了殘酷的疑問:什麼樣的生命才算值得?父母照顧子女是天性與責任,但這份責任是否能因孩子的脆弱與缺陷而被免除?
茱迪在書中延續她擅長的多重視角,透過夏洛特、尚恩、姐姐小愛、律師瑪琳與醫師派普等人輪流以第一人稱述說,同時不斷以「妳」對小柳傾訴,營造一種親密卻壓抑的氛圍。再搭配母親甜點師的身份,每章以一道繁複甜點食譜作為隱喻,把家庭的碎裂與修補,寫得更具象徵感。
若熟悉《姊姊的守護者》,會感覺主要角色的設定略顯重複:姐姐因父母偏心而憤慨疏離;母親為病童燃盡一切;父親心地善良卻顯得無力。幸好,進入訴訟程序後,配角的角色補足了這些不足。律師瑪琳自身被棄養、尋親的背景,讓她對案件特別敏感;派普醫師則身陷「被告與摯友」的兩難,和夏洛特之間的情感拉扯,讀來真切動人。
雖然結尾依舊帶有茱迪慣常的「弱尾巴」,收束稍顯倉促,但她細膩的鋪陳與多角度的描繪,仍讓人一口氣讀下去。
作為一個母親,我讀到這裡時格外心驚。啾啾在懷孕過程裡其實一直很順利,但我仍然常常感到擔憂。直到現在,我最大的期待依舊很單純:只希望他能健康平安、懷抱良善,並在生活裡保持歡樂。這樣的願望聽起來簡單,卻是我最深的祈求。
《小心輕放》讀來像是一場拉扯:愛與責任的邊界、社會與法律的張力、親情與自我的矛盾。它提醒我,愛孩子這件事從來沒有標準答案,但能確定的是,在掙扎與選擇的背後,那顆願意始終陪伴的心,才是支撐一個生命最真實的重量。
※小說心得延伸分享
※喜歡木偶的文章,請給個讚哦~大家的鼓勵回應與支持,是木偶寫文的動力(心)
歡迎加入木偶粉絲團,讓我們一起即時吃喝玩樂走天下※